这些品牌为何都在“发疯”…

2024-07-25 快速评论
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9月花西子公关的“发疯文学”?

“我,花西子,6岁了,有一个梦想……”


“真的会有人在意2B铅笔和自动铅笔克数的区别吗……”    

随后这次“发疯”被网友吐槽“6岁果然是狗都嫌的年纪”“发疯文学也不是这样用的”,那今天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在品牌营销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所谓的“发疯文学”来吸引注意力并传达信息。

“发疯文学,网络流行词,指的是一些疯言疯语搭在一起的令人发疯抓狂的文字句式。这种表达方式可能包含了很多情感色彩,在你需要用文字达成某种目的时,给对方一大段类似琼瑶剧一样的、令人发疯抓狂的文字句式,让对方感受到你此刻强烈的情绪。


于是,近几年,越来越“疯”的品牌也是越来越多,接下来跟随梅小花一起去看看吧~    


肯德基疯四×龙虎风油精

谈起“发疯文学”,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文学那肯定是“榜上有名”。

相信,每到星期四,你的puq/微信群里肯定随处可见!从最直白的“v我50,交个朋友”到如今各种“发疯文学”掩盖下的“今天是肯德基疯狂星期四,请v我50”。至此,肯德基的“疯四”文学已成网络上独一份的“梗”,再未被超越!后面尽管有其他品牌试图效仿,推出过“疯狂星期三/五”,但始终未掀起太大水花~

但是,今年年初,肯德基疯狂星期四与龙虎风油精联名了!

在龙虎年交替之际,联名龙虎牌风油精,巧妙地蹭上了新春的热度不说,寓意拉满;“v我50,带你醒着疯”,让上班的打工人被迫清醒~    


Boss直聘:说尽打工人心里话

BOSS直聘今年发布过一期户外广告,向每一个辛勤工作的“自己”致敬。广告中巧妙地捕捉到了打工人的微妙心理,尴尬的、喜悦的、憋屈的……激起了无数打工人的共鸣。   

BOSS直聘的这期广告,首先适配它作为一个招聘平台的身份,同时又用比较讨巧的方式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在描述打工人工作场景时,用上“花里胡哨”的背景,有点小“颠”的文案,与打工人上班时的“精神状态”完美呼应:些许混乱,但还是得为赚钱努力~


钉钉×蜂花:祛班味洗发露

人们常说:“人一旦染上班味,这辈子就去不掉了……”  

班味,指当代职场人一种常见的生活状态:素面朝天,精神涣散,衣着宽松,眼中充满疲惫。这个词来源于一条热搜:“一旦上过班,你的气质就变了。”随即,引发众多打工人共鸣。着实没有想到,这个梗,会有品牌做成创意广告!


钉钉与蜂花联合推出了一款祛班味洗发露,并发布广告片《班味大逃杀!》,主打一个“横扫班味,做回自己”!短片前半部分上演了一场宛如“丧失突袭”的班味逃亡,把“班味给打工人带来的恐惧感”拿捏得死死的,网友锐评其为:“早八人有自己的《釜山行》。”

后半部分,画风突转,一股浓浓的广告味儿迎面而来。所谓“祛班味”,是为了宣传“固发防脱”功能。不得不说,打工人确实挺需要的。


乐乐茶

最近,乐乐茶与暹罗厘普的联名,不知道大家刷到了没有~

那真是非常“厘普”呀,不仅上演了一出修狗暴打柠檬精的戏码,连周边纸袋的logo都是“吃我一jio”的形态!

但乐乐茶的精神状态这么“领先”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它之前还出过“一拳系列”。

甚至这次产品的周边是一个连人都能装下的蛇皮袋,着实是挺颠的~


麦当劳:派学发展史

众所周不知,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由于“π”与“派”同音,麦当劳于2015年开始将3月14日设为314派DAY。

今年的派DAY,麦当劳发布了一部颠颠的《派学发展史》,致敬“派学家”。

这部“发展史”,真的是怪不正经的:看似在说数学“π”,实则每一句都在介绍麦麦的“派”,文案也透露这一丝“疯感”~


Rio×林黛玉:“黛醉上班”

前两年,林黛玉发疯文学火了,相比寻常的发疯文学,黛玉式的“发疯文学”则多了点阴阳怪气、先发制人、委屈巴巴的调调。那句经典语录“是单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便展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RIO借势推出创意短片《重生之我在人间黛醉上班》,看林黛玉如何“黛醉上班”、整顿职场的。

视频中还原了《红楼梦》中黛玉葬花、黛玉分饰品、黛玉吃醋等经典名场面,又联系打工人的职场生活稍加改编,引起打工人共鸣:葬的不是花,而是老板画的“大饼”;分的也不是饰品,是被迫背的“锅”;吃醋则是变成了上班摸的“鱼”。


But lab:苦命甜心

淘宝品牌but lab也是深谙此道,它的 “苦命甜心”系列海报便是站在打工人视角进行的一场社畜自嘲。

 

纵观以上各大品牌方的“发疯”营销,其实就是品牌方们放下传统营销的矜持与束缚,站在打工人视角,以一种近乎“发疯”的创意表达,将品牌信息融入那些看似无厘头却又不失深意的文字之中。这些文案往往充满了想象力与颠覆性,能够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病毒式传播,让品牌在短时间内获得极高的曝光度和话题度。

“看到世界都这么颠,我就放心了~”

“发疯文学”的使用人群主要为年轻的互联网活跃用户,这本质上是他们排解压力的一种途径,以“不合作”、“不理解”、“不同意”来表达愤懑与不满,体现着人们对现实生存境况的生活哲学,以疯狂的态度获得与现实困境的和解。

而品牌方们之所以选择“发疯文学”作为营销手段,是因为它能够有效打破消费者的心理防线,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品牌信息变得生动有趣,甚至引发共鸣。这需要品牌方们深刻洞察年轻人心理,在合适的时间发一场能够戳中“痛点”的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并记住品牌,从而形成积极的品牌联想和忠诚度。

此外,“发疯文学”营销还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当品牌方发布一条充满创意和幽默感的“发疯”文案时,往往会激发消费者的参与热情,他们会在评论区留言、转发、甚至创作自己的“发疯”内容,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交媒体力量。这种用户生成的内容(UGC)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传播范围,还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和粘性。

总之,“发疯文学”营销是一种充满创意与活力的新型营销手段。它让品牌方们以更加灵活、有趣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打破了传统营销的界限,为品牌营销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在未来,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发疯文学”营销有望成为更多品牌争相尝试的营销策略之一!


注:本文为梅花网的原创文章,若转载此文,请在文章开头标注“作者”、“来源”及本页链接。更多转载细则查看梅花网公众号(ID:meihuaevent),回复“转载”了解须知。

评论点击 登录 梅花网,用您的头像和昵称秀出您的观点
0/300
  • 按热度
  • 按时间
    相关文章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