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上线外卖服务,美团饿了么没慌,消费者“慌了”
作者|花花小萌主
编辑|鸟哥笔记
来源|鸟哥笔记(ID: niaoge8)
(https://www.niaogebiji8.com)
京东要开始送外卖啦! 2025年2月,京东外卖正式上线,首批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个核心城市。除了常规的餐饮外卖,还涵盖生鲜、数码、水果等多个细分品类。
2月11日,据京东黑板报消息,京东外卖宣布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相较于美团、饿了么6%-8%的佣金,这次官宣,迅速将“京东外卖”推上热搜。
图片来源:京东黑板报
京东外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目前,打开京东APP,“外卖”服务处于二级入口,需要先点击“秒送”板块,才能进入“外卖”板块,相对来说,比起美团、饿了么的一级入口,稍显隐蔽。
点开“外卖”板块,消费者能看到定位地址周边数百米至5公里左右的餐饮店。配送服务主要由达达集团旗下的“达达秒送”负责,部分商家也提供自配送服务。京东承诺“最快9分钟送达”,并推出“准时保”超时赔付服务。
从现有入驻的商家来看,主要集中在连锁快餐、咖啡和茶饮品牌,包含嘉和一品、绝味鸭脖、汉堡王、窑鸡王、张亮麻辣烫、海底捞、袁记云饺、云海肴等品牌,还有瑞幸咖啡、霸王茶姬茶饮品牌等。
京东外卖的上线并非一蹴而就,其实早有布局。2015年,京东推出“京东到家”服务,主要聚焦于本地生活服务,尤其是菜篮子服务;2016年4月,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为“达达—京东到家”,进一步强化了京东在即时配送领域的能力;2022年6月,时任京东零售CEO的辛利军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京东考虑进军外卖业务。
2024年5月,京东APP的“秒送”频道上线,设置了外卖功能入口,咖啡、奶茶、品牌连锁餐饮等陆续上线,以瑞幸为代表的咖啡奶茶成为首批试点;同时,达达集团宣布业务全面融入京东生态,原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全面整合升级为“京东秒送”;2024年9月,京东从沃尔玛手中购得所持有的达达9.3%股权,持股比例上升至63%;2025年1月,京东宣布拟私有化达达集团,进一步整合资源,这在外界看来,京东进军外卖赛道,万事俱备;直到今年2月,京东外卖正式上线。
图片来源:京东APP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外卖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的同时,提出,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品质外卖”的追求,招募只限“品质堂食餐厅”。京东表示,会通过审核营业执照、审核门店照片、销售人员线下拜访核验等方式确保品质;后续也会不断提升全方位审核能力,为消费者提供品质外卖选择。
京东为何加入外卖赛道?
近几年来,做“外卖”市场,似乎成为很多大厂的选择。
2021年7月,字节跳动成立一个新团队开展外卖业务,其标语为“心动外卖,吃你所爱”,意图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为外卖业务引流;2023年2月,微信依托于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社交生态,上线“门店快送”,通过小程序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外卖服务。其他类似百度的“百度糯米”,曾经以智能调度系统和高效的配送服务著称;顺丰的“丰食小程序”,利用强大的物流配送网络和高效的配送服务,为外卖提供服务。
有了许多大厂的试水,京东想要入局也就不难理解了。
首先,外卖市场规模日益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到5.4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约五成。自2008年成交第一单外卖以来,中国外卖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外卖市场。这其中,美团、饿了么两大巨头,就占据了超90%的市场份额。
外卖市场的规模得益本地生活服务的需求以及即时零售的发展。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4年本地生活市场规模将接近2.8万亿,目前的渗透率仅为12.7%,未来3到4年仍能维持20%以上的增速。而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电商发展报告(2024)》显示,即时零售保持增长态势,2023 年,国内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卖市场规模的数据还将迎来新高。
其次,市场需求不断创造准入空间。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了约1.2万亿元,占餐饮收入的比重升至22.6%。外卖对与餐饮商家至关重要,若是该渠道收入不断升高,商家对平台的需求就会增大,故此,京东外卖才推出的“全年佣金减免”,意图吸引更多餐饮商家入驻。
图片来源:红餐产业
最后,京东即时零售优势明显。 京东外卖依托达达集团的配送网络,拥有年活跃骑手近130万,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区市。这确保了京东外卖能够实现快速配送,最快可达9分钟送达。点过京东外卖的网友曾经表示,相比较于饿了么,送达整整快了12分钟。另外,京东可以将超市、七鲜超市的生鲜品类接入外卖,形成“即时零售+餐饮”生态闭环。用户在使用京东外卖时,不仅能订购餐饮,还能同步购买蔬果、日用品等,丰富了外卖的品类和服务场景。
据悉,在京东外卖官宣的第二天,2月12日早盘,美团股价大幅下跌6.12%,而京东集团的股价则一度上涨1.89%。那么,京东外卖,真的能搅动外卖市场风云吗?消费者真的会买单吗?
图片来源:小红书
京东外卖能否硬刚美团、饿了么,拿下市场份额?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者使用的外卖平台,美团以50.17%的占比位列第一,KFC/麦乐送/吉时送/必胜客宅急送等品牌小程序、APP和饿了么位居第二、第三,占比分别为41.96%和40.73%。京东外卖的优势的确明显,但从现状来说,要抢占市场份额,恐怕不易。
首先,竞争壁垒难以打破。 据最新公开的财务数据显示,美团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了295.85亿元的净利润,这一数字令许多互联网公司望尘莫及。就连同样涉足外卖领域的饿了么,无法与美团相抗衡。首先,美团已经有完善的商家资源和消费者流量,京东外卖针对商家的“零佣金”固然有很大的诱惑,但一时间商家还是更倾向于拥有庞大外卖流量的美团。其次,美团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消费闭环,用户主动消费习惯稳定,要打破消费者与美团的平衡,需要付出庞大的精力和财力。京东外卖想要硬刚饿了么、美团,除非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另外,京东外卖的配送费,让消费者“慌了”。 物流配送本是京东外卖最大的优势,但配送费的加入,让这优势变成了劣势。对比京东外卖与美团外卖、饿了么外卖的订单,一位网友表示,加了配送费后,同样一杯霸王别姬,美团用了券之后只要18元,但京东外卖却高达31元。另一位网友也表示,在京东外卖平台价格为23.79元,而在饿了么平台上,却只要16.8元。大家纷纷“讨伐”配送费,有网友指出,京东的配送费高的有点离谱,要12元,美团配送费只要1元,而且美团有红包可以用,京东啥也没有,订单整个算下来,京东要比美团贵近20元。
据悉,目前入驻的大部分商家都设置了5元的基础运费,超出3公里范围则会加收远距离运费。也有部分咖啡、茶饮品牌免运费或下调了基础运费至2元。有网友评论:美团压榨商家和骑手,给消费者最低的单价,而京东给商家和骑手更多收益,多花费的钱让消费者买单,同一份外卖单价比美团贵3到8元,只能把订单给美团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JQ
再则,针对京东外卖提出的品质外卖,信任度过低。 比如,同样是连锁品牌的张亮麻辣烫,京东外卖与美团、饿了么等外卖的出餐质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用户为什么要选择京东外卖呢?“品质”的落脚点是京东需要考虑清楚的。比如,是否能做到品质商家的唯一性,只在京东外卖上架,不在美团饿了么上架,当消费者没有了同向对比,当消费者只能在京东外卖点到自己想吃的餐饮,想喝的咖啡,才能真正带来“品质外卖”。
图片来源:网络
京东尽管早早布局外卖赛道,但仅仅凭借现有的优势,想要分一杯羹,似乎有些困难。在艾媒咨询的报告里,2024年中国消费者选择外卖平台看重的因素中,平台商品价格与互动折扣(41.96%)、平台商家数量和质量(38.11%)、配送费用(34.62%)位列前三。此外,30.59%的消费者选择外卖平台出于对该平台的使用习惯。
可见,京东外卖的机会,还是聚焦在价格优惠、食品多样性上和便捷性上。
其一,京东外卖可考虑投放优惠券。 美团和饿了么都会定期投放平台优惠券,比如美团的20-9膨胀券,就深受用户喜爱。京东外卖刚刚起步,可以考虑投放满减券、折扣券的形式,来吸引用户下单。毕竟,优惠在哪里,消费者就在哪里。
其二,京东外卖要细化“品质外卖”。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七成的消费者认为外卖行业的食品健康程度(68.71%)以及食品质量与分量(68.53%)这两个方面需要改进,比起免佣金和“品质堂食”的官宣,京东外卖要做的是培养消费者的信任,细化“品质”。比如,在包装上细化,区分于其他外卖平台,
推出专供包装,在食品质量上细化,增加食品份量,将免佣金反馈到消费者身上;比如走高端化定位,建立差异化壁垒。
其三,京东外卖需实现物流的真正优势。 据悉,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以及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都选择了下调配送费、增收打包服务费的收费模式来降低消费者的外卖费用。京东外卖想要用“快”占据消费者心智,就不能让另一个“贵”来捣乱,可推出会员免配送费等服务,或者电商购物月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可免配送费等形式,来吸引消费者。
图片来源:艾媒咨询
根据公开数据,32.34%的消费者每周点5-10次外卖,23.25%的消费者每周点3-4次外卖,14.51%的消费者每周点1-2次外卖。
外卖市场很大,京东外卖想要在美团、饿了么等口中夺食,需在消费者在意的因素上下功夫,恐怕任重而道远。
(本文转载自鸟哥笔记,十年专注干货分享,运营推广加油站!)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鸟哥笔记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 按热度
-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