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花生米更适合当下酒菜”,这个加了猪皮的成人专供软糖被打工人吃成精神布洛芬
作者 |
肘子
编辑|橘总
来源 | Vista氢商业(ID:
Qingshangye666)
成年人的快乐以前是Jellycat给的,现在是小熊软糖。
如果说28岁的人一本正经地等着店员在自己面前上演“爆炒Jellycat”,是抽离日常释放童真,那么把小熊软糖泡进烈酒,做成“微醺软糖”,则是把压抑的童真变着法子成人化,再无缝融入日常。
清澈的伏特加和冰块打底,气泡里漂浮着几颗五颜六色的小熊软糖,配上一个夜店感的酒名,“溺水小熊”,上一秒放在袋子里阳光可爱的小熊在昏暗的灯光下莫名就带上了禁忌和性感。
图源:小红书@摸鱼小能手
你以为这是网友灵机一动的民间创意,但当小熊软糖出现在香港某高级酒店的迎宾酒单上,你就意识到时代的潮流比你想象得走得要快。
性感归性感,同为“童年软糖”,徐福记和玉米糖都被打入无聊零食之列,为啥只有小熊软糖被吃成了“解忧布洛芬”?
哈瑞宝小熊软糖,
成年人的精神布洛芬?
时代在进步:二十年前泡酒经典用料是人参、鹿茸和蛇,二十年后微醺下酒菜是小熊软糖。
小熊软糖泡进伏特加,冷藏24小时后吸收了酒液的软糖变软膨胀,再捞出来放进冷冻三小时,就变成了“微醺小熊”,表面还挂着冰渣,可以直接吃或者放进酒里当冰块,有人形容口感,“软糖又甜又烈”、“酒和小熊互换了灵魂,酒甜甜的,小熊苦苦的,变成了上头小熊”。
酒是成年人的孤独,但小熊软糖让这苦涩多了丝甜美。单喝一瓶伏特加显得冲动,用来泡小熊软糖,就有一种小时候和朋友们自制饮料的新鲜感。
图源:小红书@苹果疯疯
小熊软糖就此迈入成人世界。
于是出租屋独自微醺少不了小熊软糖,就连高端酒店和各地的独立酒馆都把小熊放进新品特调菜单。为了增强装饰性,酒渍小熊被用牙签串起来放在酒杯沿上,酒名叫“杀死这杯小熊”或者“小熊撞上马天尼冰山”。多巴胺小熊和酒的气泡感相得益彰,再配一张灵感介绍卡,放到上海高低得卖88一杯。
图源:小红书@Nachooo
小熊软糖入侵调酒界早有征兆,去年夏天“冰冻小熊软糖泡雪碧”的配方就在互联网上疯传,因为做法简单、色彩出片、口感清新q弹,小熊软糖爱好者们成袋地把小熊送去“服冰役”。
伏特加和小熊软糖看似毫无关系,实则殊途同归:就像下班后喝一杯是打工人忘记烦恼最便捷的选项,靠小熊软糖治愈加班抑郁和赶due压力早已是打工人和留子们的必备药方。
“小熊软糖纳入医保”指日可待,因为有人确实将添加了各类维生素的小熊软糖当药吃,一天三包包治百病。还有人“感冒的时候拿甘草味的当甘草片吃,边yue边吃,吃完两天就好了。”
有人说自己的德国同学不爱吃新鲜蔬菜,每天吃的小熊软糖是就是维生素来源。官方说小熊软糖的果汁添加量在25%左右,“富含维他命”。
图源:小红书@ll1na
期末复习的大学生靠一天两包小熊软糖缓解考试焦虑,长胖6斤也在所不惜,“在荷兰学业压力大,在散装糖果点几斤几斤的的买小熊软糖,吃完直接胰岛素抵抗了。”
当然大学生的野心更大,“如果小熊软糖是记忆面包就好了。”
小熊软糖在软糖信徒中获得了“精神布洛芬”的地位。还有人说小熊软糖可缓解成人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因为“太难嚼”,堪比人类磨牙棒。
所以泡酒是为了养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养生酒:人参泡酒强身健体,小熊软糖泡酒解决的是当代人心理问题。
小熊软糖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有人误以为它是一类软糖的代称,或者源自中文互联网对“帅气可爱的俄罗斯小伙子”的爱称。事实上,正宗的小熊软糖来自德国哈瑞宝(Haribo)公司,生产至今已经100多年,也在全世界火了100多年。
哈瑞宝软糖的口味跨度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市面上广泛销售的就有60多种,脆皮的、条状的、酸砂的、果味的,反正你总能找到你喜欢的那一款。有人说最好吃的永远是经典小熊款,“一打开就闻到水果味儿。”糖果历史学家苏珊·本杰明 (Susan Benjamin) 在她的书里写到,哈瑞宝采用独特的果汁工艺,在还原果汁味道上做得比其他糖果厂家更出色。
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小熊软糖最适合泡酒:高果汁含量让小熊软糖能和各种烈酒的口味交融。不信邪的网友用了其他软糖,泡出来只剩一股“橡皮味儿”。
英国2021年脱欧之后,因为卡车司机太少,再加上疫情影响,小熊软糖运不到英国,导致各大商超断货,引发英国人民的愤怒——刚需品,怎么能说断就断。
“世界没有了小熊软糖可能真会停转。”
有着百年历史的哈瑞宝价格也和5块一包的QQ糖拉开距离,淘宝旗舰店3包80g的经典口味将近40元。亚马逊上销量最高的产品之一则是一盒52包的巨型混合装,单价25.7美元,光是进货般的架势就宣告着小熊软糖在美国“必需品”的地位。
全球软糖生产厂成千上万,为啥只有小熊软糖成了成年人们的精神信仰?
可爱是第一生产力。
小熊软糖的成功离不开小熊。哈瑞宝的小熊造型经历了两次改版,最初的小熊软糖形象借鉴了当时节日上给小朋友表演节目的真实的跳舞熊形象:瘦瘦高高,面方嘴尖,画风颇为写实;1960 年,哈瑞宝将改成了四肢蜷缩、更抽象的Q版小熊,后来在2007年,又把原本小熊的一副臭脸改成了现在微笑的样子。
可爱的小熊形象迅速在孩子中风靡。在哈瑞宝之前,欧洲有两家软糖企业, Jujubes和Chuckles,生产的都是短柱形的软糖,从没有人“如此大胆地把彩色动物形象”用在软糖上。
因为形象太经典,小熊软糖变成了横跨影视文学和网络表情包的文化符号。你会看到“融化的软糖个体被溶解成虚无,只是永恒橡皮糖的单一表现形式”这种哲学meme,或者红色小熊祭献绿色小熊的当代艺术创作。
迪士尼在80年代专门推出过一部名为“Adventures of the Gummi Bears(小熊软糖的冒险)”的动画电视连续剧。恐怖美剧《鸡皮疙瘩》则把小熊软糖塑造成可以变大、融化的诡异吃人怪兽,进一步加深了小熊软糖可爱中带着荒诞的印象。
不断推陈出新的可爱造型也让哈瑞宝在100多年间热度不减。
哈瑞宝的星满贯版,包括软糖戒指、鸡蛋软糖、可乐瓶软糖,包揽了全球统一的童年回忆。除此之外,哈瑞宝还推出了蓝精灵款、马里奥款、独角兽款,但特别款往往国家限定,比如一款牙齿形状的哈瑞宝软糖就是土耳其独有。跨国代购小熊软糖也成了LV、始祖鸟们之后的另一项国际贸易刚需。
当然只要你胆子足够大,哈瑞宝的造型可以是无限的,比如有人发掘出小熊的隐藏吃法:1.从小熊软糖中挑选出黄色小熊和红色小熊;2.用牙把小熊软糖合理咬成3块;3.合理组装,就会得到一个红橙相间的小熊维尼。
图源:小红书@Kaylaa
“品尝小熊软糖,至此已成艺术。”
0糖时代,小熊软糖咋让打工人买单?
小熊软糖被吃成全球统一的解压药,哈瑞宝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满。
在全世界都在控糖减糖的年头,2023年哈瑞宝的全年收入上涨幅度却达到了24%,全球市场占有率则升高到了21%的历史新高。甜味的吸引力可能在衰退,但“廉价的快乐”永远有市场。
因为太火且复制门槛低,山寨小熊泛滥成了哈瑞宝最大的危机。
后来者的软糖品牌都开始“借鉴”小熊形象,提升消费者的好感度。比如主打保健功效的软糖品牌Unichi,宣称自家的小熊能够养发、安眠、甚至还有“提升女性私处洁净”的功效,单盒价格在140元左右,最畅销的产品在淘宝的销量达到10万+。
「小熊」造型一度成了软糖品牌们的捞金法门。
2015年,哈瑞宝在上海建立子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公司创始人里格尔对媒体表示:“考虑到市场出现的盗版小熊糖,从团队到达上海起,我们几乎没有做过除保护商标以外的任何事情。如果想要加速公司的业务发展,自己的商标必须得以保护;而只有当自己的商标真正受到保护时,业务才会在中国正式开展。”
但无论其他品牌如何模仿,哈瑞宝依然靠一句“Haribo令孩子们幸福,大人也可以”的口号牢牢占据全球120多个国家软糖界的Top1地位。
图源:小红书@candlelight
哈瑞宝的“幸福理念”不只是简单的“让你吃到糖”。
比如他们每年的一项传统活动是,可以用在树林里捡来的松果和野栗去波恩哈瑞宝厂区去换橡皮糖。这项活动对“看到完美树枝就走不动路”的成年男性的诱惑力不亚于8岁的小孩。
在甜味不再稀缺甚至泛滥的时代,“好玩儿”让这个软糖脱颖而出。
民间想破脑袋十年也比不上官方玩梗一回。软糖泡酒在哈瑞宝官方那里也不过是基础食谱,哈瑞宝给出的推荐吃法包括:把哈瑞宝夹进汉堡里代替果酱,或者放进手抓饼里做成“金熊手抓饼”。
除了给无聊的大人们提供发挥想象力的“疯狂食谱”,哈瑞宝也瞄准成人对糖的需求:更酸一点,以及推出各种功能性产品。
哈瑞宝发现,Z世代的年轻人更偏好酸味的糖,于是在近几年推出子品牌Maoam,专做酸味糖果。酸味能给味蕾带来额外的刺激,比单纯的甜更令人上瘾。酸味爱好者能在哈瑞宝这里找到酸度光谱里的几乎每一种可能性,从酸死人、微酸到酸甜结合,哈瑞宝充分拿捏“糖不是越甜越好”的精髓。
酸味糖果的市场也的确缺乏竞争者:劲酸彩虹糖十年前停产,最近回归却被改版成“微酸”版,让一众酸味爱好者心痛如绞,“曾经酸得我舌头痛两天的糖,现在再也找不到了。”
图源:小红书@Frankimorle
因为传统软糖里添加了猪皮,素食者和宗教人士无福享用,哈瑞宝还在近几年贴心地推出不添加猪皮的素食款,“在吃软糖的路上不落下一个”。
不过也不是所有创新都那么成功。
2014年,哈瑞宝推出无糖版小熊软糖,但由于其中添加的代糖lycasin具有极强的腹泻效果,无糖小熊软糖在英国等地引起大范围食品安全恐慌,数百人在亚马逊上留言说自己吃了小熊软糖后腹泻不已,“如果你想在厕所里待24个小时,吃一小把小熊软糖就行”。食品媒体Mashed把这次事件称为“糖果行业史上最失败的产品案例之一”。
后来,有媒体采访声称自己腹泻的消费者为什么症状会那么严重,“因为太好吃了,根本忍不住不吃完一包。”
连拉三天也挡不住人们对小熊软糖的痴迷,粉丝们狂热的爱也帮哈瑞宝做成了周边大户。
当把软糖做成泡泡玛特生意之后,哈瑞宝11块钱一包的廉价快乐也似乎不再那么廉价了。
人一旦在某个东西上获得了情绪价值,就会想法设法留住它。哈瑞宝的专卖店里的小熊软糖冰箱贴、钥匙扣、马克杯、玩偶,全都和软糖一起被买成了德国土特产。即使黄不拉几的小熊玩偶质地也就是义乌水准,软糖爱好者们依然能找到买单的理由,“有一种歪嘴邪魅的美”。
图源:小红书@臭臭硬硬
去年德国珠宝品牌Thomas sabo就和哈瑞宝联名推出了小熊软糖手链,小熊软糖搭配黄金链子和珍珠,可以自行挑选小熊颜色。五颗彩色玻璃小熊的顶配手链,一条可以卖到2000多人民币。有人说自己买一包小熊软糖再涂一层美甲亮油似乎也没区别,你的还更接近正版。
图源:小红书@小小狮子头
2020年,阿迪达斯还和哈瑞宝联名推出了小熊软糖配色运动鞋,背后的灵感是NBA明星多诺万·米切尔对小熊软糖的热爱,以及他戒掉小熊软糖、进入NBA的励志故事。
小熊软糖最大的粉丝群体则可能在韩国,不仅蛋糕店里有铺满哈瑞宝的8寸大蛋糕,官网上海特别售卖哈瑞宝香薰、冰格。济州岛上甚至开设了一座哈瑞宝小熊软糖游乐园,成了岛上的必打卡景点。游乐园里面包含软糖小镇、软糖制作工厂、软糖海底世界,“形似小鱼的哈瑞宝软糖在海底游来游去”。
谁能抵挡住自己心爱的软糖从眼前的管子里“突突突”冒出来的诱惑呢?
图源:小红书@都市丽人么么么
把软糖做成成年人的玩具已经成了全球趋势。
深圳的糖果品牌金多多在2017年于美国市场推出一款乐高造型的积木软糖,刚一上架就成了爆款,在ins、Facebook 每天卖出2万袋。
为什么“成年人玩具”会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好生意?“因为成年人正在回到他们的童年,以忘记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也许是疫情,也许是政治,也许是战争。”商业媒体增长黑盒在分析中提到。
图源:小红书@挖宝妈妈紫紫
把糖卖给成年人显然比儿童更有利可图:生命周期更长、覆盖更广,更重要的是,生活苦闷而有消费力的大人永远愿意为“幸福”多花一点额外的钱。
上个月互联网评选“大人买的像苹果一样无聊且让人毫无欲望的食物”,超市散装软糖赫然在列,仿佛一种对童年的集体宣战。过年糖果区里按斤称的软糖是中国小孩的共同的记忆:透明包装里露出花里胡哨的糖果形状、盲盒般的口感,和自己DIY的软糖汉堡包。
图源:小红书@wwwww
但当你过了吃糖的年纪,拿起软糖,想到它黏牙的口感和扑鼻的甜腻,就不忍心撕开包装。你告诉自己糖果是属于小孩儿的快乐,但又禁不住诱惑想给自己找一个确切的吃糖理由——于是糖被泡进酒里,因为后者“更加成人”。
有人说,成年人吃哈瑞宝的快乐,其实源于吃糖永远像是在犯错误,于是带着罪恶感吃下一颗小熊软糖时,感觉更加刺激。
“好久没有心安理得地吃糖了。”
参考资料:
01.Smithsonian Magazine,The Colorful History of Haribo 02.Goldbears, the World’s First Gummy Bears,2022.05
02.增长黑盒,揭秘Jellycat:成年人的“精神奶嘴”为何火爆全球?,2024.10
【Vista氢商业】报道女性消费与商业,一个有趣有温度的商业号。关注它↓↓↓清醒热爱,智性消费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Vista氢商业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 按热度
- 按时间